最近,河南郑州一家面馆的老板霍先生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免费续面”的服务被夸,而是因为他与一群带着孩子的顾客爆发的争执。但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并非他第一次“上头条”——早在2023年,他就因“888元学饸饹面”骗局和拖欠员工工资的丑闻被曝光。如今,这场“一碗面管全家饱”的闹剧,再次让人看清了这位“老面孔”的套路。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冲突,而是一个惯于玩“双标游戏”的商家,在规则漏洞中反复试探底线的典型案例。
事情发生在8月13日晚,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走进霍先生的面馆。他们点了13元的饸饹面、18元的涮毛肚、两份凉菜和一份15.8元的羊肉串,总计70多元。按照店内“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的规则,顾客本以为可以让孩子多续几碗面。然而第三次续面时,老板却拒绝了,并指责对方“想占便宜”。随后,顾客在平台上给了两个差评,双方争执升级,甚至惊动警方。
乍一看,这像是商家和顾客的“误会”——规则写得不够明确,顾客钻了漏洞,老板态度生硬。但深扒细节就会发现,这场风波背后藏着更多隐情。**霍先生的“老节目”早已暴露其本质:他擅长用“免费”“包教包会”等字眼吸引顾客,却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试探底线。**无论是此前的学徒骗局,还是如今的“续面风波”,他始终将顾客视为“韭菜”,而非平等的消费关系。而当顾客试图维护权益时,他便祭出“曝光视频”“走法律程序”的大旗,试图用舆论施压逼迫对方退让。这种“双标”操作,不仅让消费者寒心,也让商家信誉彻底崩塌。
更讽刺的是,霍先生对“规则”的解释本身就存在矛盾。他声称“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但从未明确说明“一人”是否包含儿童,也未公示儿童与成人是否同价。而当顾客点了一碗面外加其他菜品时,他却强调“70元养7个人”,试图将消费金额与人数强行挂钩。**这种模糊的规则设定,既为商家留下了“事后诸葛亮”的操作空间,也让消费者陷入被动。**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规则是商家写的,但执行却是随机的。今天你可以说‘管不了一家子饱’,明天是不是还能说‘续三次面就收费’?”这不仅是对商家的讽刺,更是对整个餐饮行业“模糊条款”乱象的控诉。
这场闹剧的根源,其实是商家缺乏诚信经营的底色。**霍先生的“老节目”早已暴露其本质:他擅长用“免费”“包教包会”等字眼吸引顾客,却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试探底线。**无论是此前的学徒骗局,还是如今的“续面风波”,他始终将顾客视为“韭菜”,而非平等的消费关系。而当顾客试图维护权益时,他便祭出“曝光视频”“走法律程序”的大旗,试图用舆论施压逼迫对方退让。这种“双标”操作,不仅让消费者寒心,也让商家信誉彻底崩塌。
当然,事件中的顾客也并非完全无辜。他们未能提前确认规则细节,且在续面过程中未与商家充分沟通,导致矛盾激化。**但问题在于,商家在规则模糊的情况下,没有主动解释或调整服务模式,反而在冲突发生后才强调“规则”。**更令人不适的是,霍先生在处理差评时的态度——他不仅未反思自身服务缺陷,反而将差评归咎于顾客“贪便宜”,甚至公开监控视频制造舆论压力。这种“店大欺客”的姿态,最终只会让商家失去更多客户。
这场风波也给其他商家敲响了警钟:**规则必须清晰透明,服务必须前后一致。**若商家想通过“免费续面”吸引顾客,就应明确标注适用条件(如儿童是否单独收费、续面次数限制等),并保持执行尺度的一致性。而消费者也需意识到,任何“免费”服务都有其边界,过度利用规则漏洞不仅可能引发纠纷,也可能损害自身权益。
**最值得警惕的是,霍先生的“套路”并非孤例。**在餐饮行业,类似的“模糊规则”屡见不鲜——从“会员卡充值送菜”变成“充值后不退费”,到“全场通用券”只能用在冷门菜品,商家总在试探消费者的底线。但消费者一旦“薅羊毛”失败,商家立刻翻脸不认人,甚至用“曝光隐私”威胁维权者。这种“店家做局,顾客跳坑”的模式,正在成为某些商家的“生存之道”。但消费者需要明白:真正的“薅羊毛”不是占小便宜,而是用法律和理性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今,霍先生的面馆已因差评和舆论反噬陷入困境。有网友调侃:“他要是早把‘888元学手艺’的套路用在提升菜品质量上,哪会有今天的麻烦?”**诚然,商家的生存之道不应依赖“套路”和“表演”,而是靠诚信、专业和真诚的服务。**毕竟,一碗面能吃出多少故事,全看商家是真心做面,还是只想靠“续面”续命。
#3女子带4孩子点一碗面多次续面#
股票配资实盘平台,平台杠杆炒股,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