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为期7天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优秀中学生交流体验营敦化营在完成全部课程后举行结营仪式。本次体验营深度融合顶尖高校教育资源与地方文化特色,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多元化实践模式,为来自北京和敦化的优秀中学生构建了贯通学科认知、学术方法与文化浸润的创新教育平台。
创新课程体系赋能素养提升
在8月1日至7日的沉浸式学习中,清华大学教学团队精心打造了融合“学科启思”“方法引导”“文化浸润”和“心理交流”四大维度的培养架构。课程体系涵盖建筑学、计算机科学、英语教学等专业领域的前沿认知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进阶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构建学科思维框架;特邀往届优秀营员代表分享高效学习策略,重点强化自主探究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深度融入敦化地域文化特色,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美育教育有机衔接;创设开放式心理交流平台,有效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及团队协作能力培育。
课程活动现场
展开剩余70%课程实施层面创新采用“理论教学+现场调研+项目研究”三维模式,依托建筑设计实战、智能编程应用、英语情境对话等特色模块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结营前夕的文艺晚会集中呈现了营员们跨学科学习的丰硕成果与对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
课程活动现场
校地教育协同共育时代新人
结营仪式上,敦化站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并介绍了敦化市在推动校地合作方面的相关举措。据介绍,本次活动作为敦化首次承办的清华大学交流体验营项目,成功探索了高等教育与县域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敦化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人才强市重点工程,全程保障教学资源对接与实践场景搭建。敦化市将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共同打造校地共育人才的示范标杆。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运营部负责人李丽代表教学团队发言,向敦化市委、市政府及工作站各成员单位在后勤保障、文化资源开放等方面的高效协作致以诚挚谢意。她高度肯定营员在项目制学习中展现的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认为这充分验证了校地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李丽表示,清华大学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与敦化的战略合作,共同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与会领导老师为营员颁发证书
仪式现场举行了证书授予环节,与会领导为全体学员颁发结营证书,并向在课程研习、课题实践、团队协作中表现突出的3名优秀营员授予优秀营员荣誉。全体师生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敦化站前合影,记录下这场教育探索的珍贵时刻。
集体合影
创新生态沃土厚植发展动能
本次体验营作为清华大学与敦化市深化校地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成功探索了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基础教育的创新路径。通过大学专业培养模式向中学教育的创造性转化,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前瞻性的学术启蒙,更构建了高校、地方政府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的示范样板。营员们将带着对学科前沿的认知、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文化自信的积淀,在新的学习阶段持续释放成长动能。(董帛炆)
(图片来源:敦化市委组织部/供图)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实盘平台,平台杠杆炒股,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