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表剂
1. 麻黄汤(表实)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脉浮紧。
要点:适用于体质壮实者,表虚有汗者禁用。现代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属风寒束表者。
2. 桂枝汤(表虚)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脉浮缓。
要点:服药后需啜热粥助汗,忌生冷油腻。延伸治疗自汗、荨麻疹等营卫不和证。
二、和解剂
3. 逍遥散(肝郁)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胁痛目眩、月经不调、神疲食少。
要点:失眠、经前烦乱综合征、慢性肝炎、乳腺增生常用。阴虚火旺者慎用。
4. 四逆散(肝实)
组成: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阳郁厥逆或肝脾不和证,症见手足不温、胁腹胀痛、泄痢下重。
要点:适用于气滞型胃痛、胁痛、各类结节、胆汁反流性胃炎。
5. 小柴胡汤(少阳证)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要点:症状相反且有规律的各类病症常用。阴虚者禁用。
三、补益剂
6. 六味地黄丸(肾阴虚)
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亏虚证,症见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舌红少苔。
要点: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属阴虚者适用。
7. 补中益气汤(气虚)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虚气陷证,症见乏力食少、内脏下垂、气虚发热。
要点:慢性虚损性疾病、子宫脱垂、久泻常用。
四、温里剂
8. 吴茱萸汤(厥阴证)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效: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证,症见巅顶头痛、呕吐涎沫、手足逆冷。
要点:适用于偏头痛、呕吐、慢性胃炎属虚寒者。
9. 理中汤(太阴证)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泄泻、畏寒肢冷。
要点:虚寒性出血(如便血)亦可应用。
10. 敦复汤(肾阳虚)
组成:人参、附子、茯苓、山药、山萸肉、补骨脂、核桃仁、鸡内金。
功效:温肾助阳。
主治:肾阳衰微证,症见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
要点:慢性肾炎、性功能减退属阳虚者适用。
五、理血剂
11. 血府逐瘀汤(气滞血瘀)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枳壳、赤芍、柴胡等。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症见胸痛头痛、失眠多梦、舌黯脉涩。
要点:症状杂乱、冠心病、顽固性头痛常用。
12. 温经汤(妇科病)
组成: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等。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兼瘀血证,症见月经不调、崩漏、不孕。
要点:调经第一方、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核心方。
六、祛湿化痰剂
13. 苓桂术甘汤(饮证)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症见眩晕心悸、短气咳喘。
要点:美尼尔氏病、慢性支气管炎属水饮内停者适用。
14. 温胆汤(痰浊病)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郁痰扰证,症见虚烦不眠、惊悸呕恶。
要点:失眠、焦虑症、胃炎兼痰热者常用。
15. 真武汤(阳虚水泛)
组成: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泛证,症见水肿尿少、畏寒肢冷。
要点:慢性心衰、肾病水肿核心方。
七、消导剂
16. 保和丸(食积内停)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证,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要点:小儿消化不良、积食、急性胃肠炎常用。
八、其他经典方剂
17. 枳实薤白桂枝汤(心肺病)
组成: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阳不振痰阻证,症见胸痹心痛、喘息咳唾。
要点:冠心病、矽肺基础方。
18. 半夏泻心汤(胃病)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功效: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症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
要点: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属寒热夹杂者适用。
19. 柴胡桂枝干姜汤(肝病)
组成: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甘草等。
功效: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主治:少阳兼水饮证,症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
要点:慢性肝炎、胆囊炎合并水肿者适用。
20. 乌梅丸(1-3点加重的病)
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等。
功效:温脏安蛔,寒热并调。
主治:蛔厥证或久利,症见腹痛阵发、烦闷呕吐。
要点:凌晨症状加重者(如咳喘、腹泻)常用。
21. 白虎汤(阳明证)
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要点:感染性疾病高热期核心方。
22. 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证)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兼表证,症见发热恶寒、脉沉。
要点:体质虚弱者外感常用。
2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肝郁痰扰)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龙骨、牡蛎等。
功效:和解少阳,镇惊安神。
主治:少阳兼烦惊证,症见胸满烦惊、谵语失眠。
要点:焦虑症、癫痫辅助方。
24. 二仙汤(阴阳两虚)
组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
功效:补肾泻火,调理冲任。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阴阳两虚证,症见潮热畏寒、头晕耳鸣。
要点: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常用。
25. 当归芍药散(水瘀互结)
组成: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功效:养血调肝,健脾利湿。
主治:肝郁血虚脾湿证,症见腹痛绵绵、小便不利。
要点:腹痛、痛经、妊娠水肿核心方。
临床运用关键
辨证加减:如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肝胃不和型胃炎,温经汤合当归芍药散调经。
禁忌提醒:桂枝汤忌表实无汗者,柴胡剂慎用于阴虚。
现代拓展:如逍遥散抗抑郁,真武汤治慢性心衰,体现“异病同治”精髓。
掌握此25方,可覆盖外感、内伤杂病主流证型,临证需紧扣病机,灵活化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实盘平台,平台杠杆炒股,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