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人形机器人究竟有多“香”?在今年的科技圈,这个问题似乎成了资本市场的新宠。就在不久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晒出了半年报,“机器人军团”齐刷刷亮出最新成绩单。有人欢呼订单到手,有人埋头研发攻坚,还有企业悄然搭建量产线,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竞赛正悄然展开。
拓普集团与三花智控零部件龙头的智能进阶
在这场新质生产力的大潮中,老牌汽车零部件巨头们率先迈开了步伐。拓普集团,一直以智能电动汽车为主业,如今却把目光投向了更具未来感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他们不仅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还高调宣布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业务。这不是简单地“跨界”,而是用多年积累的技术底蕴,为机器人的大脑和四肢装上动力心脏。从直线执行器、旋执行器到灵巧手电机,再到柔性皮肤和足部减震,每一步都踩在行业节奏点上。据公司透露,目前已多次向客户送样,并积极布局更多核心结构件,只待东风吹来,就能顺势而。
另一边厢,三花智控则凭借制冷空调及汽车零配件领域深厚积淀,大胆闯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等新兴赛道。他们2025年将聚焦关键型号产品技术改进,与客户联手研发、试制并迭代创新,实现产品整体性能提升。有趣的是,这些原本看似“传统”的制造企业,却成了推动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
整机厂商崛从实验室走向工厂流水线
如果说核心零部件是人体内脏,那么整机厂商就是赋予这些钢铁之躯灵魂的工程师。今年上半年,均普智能推出了一款负载可达10kg的人形机器人手臂样机,同时还同步推进双腿模组开发——这让科幻电影里的画面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不仅如此,他们还联智元成立资公司,在宁波打造首条年产能1000台的人形/轮式机器人中试线。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从设计、认证到量产全流程打通,无疑为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按下快进键。据悉,今年6月均普就签下首笔2825万元批量同,让实验室成果变现成为可能,也给整个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与此同时,以埃夫特为代表的一批工业自动化企业,也在人形与具身智能方向持续加码,仅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就超过9000万元。“走难而正确的路”,这是他们对外披露时留下的话语,更像是一句宣言——坚定信念,相信长期价值终会回馈每一个默默耕耘者。而隆盛科技则采用“双路径”模式,在灵巧手总成、谐波减速器等多个环节实现突破,不断丰富自身技术版图。
产业链细分需求爆发“小螺丝钉”撑大梦想
当所有目光都聚焦于炫酷的人型外表时,其实背后还有无数“小螺丝钉”为梦想添砖加瓦。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带动国内对高端丝杠、轴等基础传动元件需求激增。例如北特科技斥资18.5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基地,目前主体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震裕科技不仅实现微型滚柱/滚珠丝杠交付,还打通海外供应链渠道,被国际知名本体客户纳入审核体系。这些不眼的小组件,却决定着整台机器人的动作精度与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五洲新春专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和汽车滚珠两大新品类,小批量订单接连不断;福立旺则成功开发多个规格微型行星滚柱丝杠,并开始规模出货,同时布局关节模组、高精度金属弹簧等关键环节,为国产替代贡献力量。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整个上下游生态圈热闹非凡,各自凭实力抢占卡位优势。
科学视角下的新格局创新驱动还是泡沫狂欢?
纵观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核心供应链到系统集成再到终端应用,各个层级正在形成协同共振效应。但值得警惕的是,当资本追逐热点时,总会有人问“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跃迁?还是又一轮短暂热炒?”研究表明,高端制造业要想站稳脚跟,需要的不只是概念,更要靠持续投入与扎实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目前来看,无论是老牌制造巨头型升级,还是初创团队异军突,都离不开背后庞大的科研网络以及市场需求牵引。而那些敢于长期主义,坚持自主研发、不急功近利者,很可能才是真
股票配资实盘平台,平台杠杆炒股,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